欢迎来到口碑美食做菜网!

柳州小吃大全_柳州特色小吃美食介绍

来源: 口碑美食网 编辑:口碑美食网 访问手机版

柳州位于广西中北部,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故称“壶城”。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有着山清水秀地干净的美誉。

随着饮食经济的发展,除了八大菜系之外,素以“好吃”闻名的柳州,也在酝酿着自己的本土菜系。特色美食有云片螺蛳粉、螺蛳鸡、白切鸡、 酿豆腐、椰蓉软糯糕、莲蓉水晶、水油堆、灯盏馍、油炸面包、香麻炸炊果脯八宝饭、椰茸球等等。

蚝油叉烧包

简介

是柳州大中型茶楼四季必备的品种,又是茶点中的名点,它采用传统的发酵方法,传统的手工制作,其造型似“雀笼形”为佳,要求包皮雪白,包馅香滑有汁。牛肉烧卖--楼的“镇山宝”,检验茶楼的茶点是否过硬,内行人一着牛肉烧卖便知道,牛肉烧卖用料讲究,且有专人负责制作。该点以爽滑有汁,外观发亮,调味准确合适为佳。

营养价值:面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铁、磷、钾、镁等矿物质,有养心益肾、健睥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猪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并提供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

做法

原料:酸味酵头、面粉、叉烧肉、糖、蚝油等 色味:包皮雪白,包馅香滑有汁。

制作方法:采用传统的发酵方法,将面团加入肉馅后,用大火10~12分钟左右即可。一般人群宜食用。但由于猪肉中胆固醇含量偏高,故肥胖人群及血脂较高者不宜多食。蚝油叉烧包是柳州大中型茶楼四季必备的品种,又是茶点中的名点,营养美味,深受顾客欢迎。蚝油叉烧包简单易制,是一个创业好项目。

[!--empirenews.page--]

都乐八宝饭

简介

八宝饭是汉族传统名点,腊八节节日食俗。流行于全国各地,江南尤盛。各地的配方大同小异,基本上是把糯米蒸熟,拌以糖、油、桂花、倒入装有红枣薏米莲子桂圆、等果料的器具内,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味道甜美,是节日和待客佳品。

历史文化

相传源于武王伐纣的庆功宴会。纣为商代之末主,膂力过人,敏捷善辩,嗜酒好色,暴虐无道。公元前1123 年,周武王率诸侯东征,败纣于今河南省洪县南的牧野。纣自焚死,武王及定天下,建都于镐,即今长安西上林苑中。在周武王伐纣,建立天下的大业中,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骗八士,功勋赫赫,深为武王和人民称誉。在武王伐纣的庆功宴会上,天下欢腾,将士雀跃,庖人应景而作八宝饭庆贺。八宝象征有功的八士,使用山楂则寓意火化纣王。此菜历经千年,流传全国,色泽鲜艳美观,质软香甜,为酒席上的佳肴。由于各地习俗,口味有异,用料亦不尽相同,但其烹制方法和风味基本相似。

做法

由优质大糯米、猪油白糖、豆沙、莲米、果脯、葡萄、桔丁、蜜枣等原料用水冲泡、晾干、蒸制而成,其味芬芳,饭质软和,香甜可口。

制作一

食材准备

薏仁米50克,白扁豆50克,莲子肉(去心)50克,红枣20个,肉(炒

熟)50克,龙眼肉50克,糖青梅25克,糯米500克,白糖100克。

制作步骤

1、将前三味泡饭煮熟,红枣泡发,核桃肉炒熟,糯米蒸熟备用;

2、取大碗一个内涂猪油,碗底摆好青梅、龙眼肉、枣、核桃肉、莲子、白扁豆、薏仁米,最后放熟糯米饭

3、再上蒸锅蒸20分钟,把八宝饭扣在大圆盘中,再用白糖加水熬汁。

制作二

食材准备

上白糯米1千克,赤豆500克,桂圆肉25克,瓜子仁5克,糖莲子40克,蜜饯200克 ,蜜枣75克,桂花5克,白糖1.25千克,猪油200克。

制作步骤

1.将糯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四五小时,捞出沥干,散入垫有湿布的笼屉内,不要加盖,用大火蒸到冒气,米呈玉 色时,洒遍冷水,使米粒润湿。再加盖,继续蒸约5分钟,一见蒸汽直冒笼顶,即将米饭倒入缸中,加入白糖约400克,猪油和开水(约需400克)拌和。

2.将赤豆、白糖(350克)、桂花制成豆沙馅;将桂元肉撕成长条;糖莲子一分二;蜜枣去核剁成泥,连同蜜饯、瓜子仁,各分成30份。然后用小碗30只,碗内抹猪油,将以上各色原料分别放在碗底排成图案,上面薄薄铺上糯米饭,中间放豆沙馅,再放上糯米饭与碗口相平,并轻轻抹平。随后把它放入笼屉,用大火沸水蒸到猪油全部渗入饭内,并呈红色时(约需1小时),出屉覆入盘内(如不马上食用,可在冷却后再回蒸)即成。

注意事项

1、糯米加水要适量,焖熟即可,不宜太软;

2、亦可炒好豆沙馅,一层糯米饭夹一层豆沙,以3~4 层为宜;

3、用牛奶代水勾芡,别具风味。

制作三

食材准备

糯米,红豆馅,果脯,红枣,瓜子,核桃,熟莲子,葡萄干(用量根据实际情况自定)。

制作步骤

1、糯米蒸成糯米饭。

2、碗中涂色拉油或猪油,防粘碗。把一颗莲子放在碗底,四周放蜜枣,再放果脯,果脯正面朝下,再依次摆放其他原料,注意色彩搭配。摆放至碗中间高度即可。

3、把蒸好的糯米饭铺在碗底,没过摆放好的原料即可。加入红豆馅,再沿碗里铺上掰开的莲子和红枣;再铺糯米饭,与碗口齐平,按紧。蒸10分钟,出锅,凉一会,扣在盘中即可。

[!--empirenews.page--]

水油堆

简介

水油堆,壮家特色小吃之一。水是广西柳江县洛满镇的一道名小吃,已被该县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在一些古老的街道或者学校附近,经常可以看到上了年纪的老人,仅凭着一个锅头,一堆炭火,一瓶油,一盆面粉,一碗芝麻,转瞬之间,白面在油锅里上下翻腾,白进黄出,一股浓浓的香味在街道上空弥漫,久久不散。

除了柳江,在柳州,乃至广西,很多地方都有老人家在街边做水油堆。不过,这种几毛钱的生意,做的人是越来越少了。不过,很多走出广西秀美小山的人们,总是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想起家乡的油堆,想起油炸的味道,跟别的地方,就是那么的不一样。

做法

其做法和一般的油堆大致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水油堆到炸的时候,要加入糖浆,炸出来的油堆因为沾了糖浆,就是软的,夹一个放进碗里,再淋上红糖水,咬一口,又软又糯,又甜又腻。一般仅凭着一个锅头,一堆炭火,一瓶油,一盆面粉,一碗芝麻,白面在油锅里上下翻腾,白进黄出,一股浓浓的香味就可以在街道上空弥漫,久久不散。现在,水油堆已小有名气,许多游客会特意跑去洛满镇上吃最正宗的水油堆。

[!--empirenews.page--]

牛腊巴

简介

太平牛腊巴是采用太平镇四十八弄生长的优质黄牛鲜肉,辅以纯天然香料等佐料,经传统土灶明炉烧烤,纯茶油酥炸等工艺精制而成。该产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脂肪含量低,香、酥、松、脆,原汁原味,甜辣爽口,回味无穷,是茗茶、下酒、送礼之佳品,该产品采用的原料都是未经污染的牛肉和纯天然香料,堪称绿色食品。目前太平比较著名的牛腊巴品牌有泰龙牌和丽兰牌两种,其产品风味各有特色。“泰龙”牌牛腊巴是在继承了本镇具有上百年历史的传统制作工艺基础上,于2000年创立的优秀品牌,自从形成批量生产以来,该产品畅销区内外,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曾参加中国大西南(防城港)名特优产品展销会,获得好评。但由于仍然以家庭手工方式生产,生产规模较小,产品供不应求,无法满足市场需要,迫切希望通过招商引资寻求合作商,共同开发这一独具特色的民间风味佳品,把太平牛腊巴做大做强。

历史文化

相传元和年间,唐代著名学者柳宗元被贬到柳做刺使时,与随从几人途经现今的太平地段,见天色已晚,便在一许姓小客栈落脚。好客的主人便拿出自酿的美酒与祖传秘制的牛腊巴招待客人,香酥且回味无穷的牛腊巴与美酒同饮,甚是美妙,不知不觉柳刺使醉意已浓。第二天醒来,看到自己的随从仍醉卧醒,桌上美酒牛腊巴已一扫而光,柳刺使长叹“酒醒不见牛腊巴啊!”后来就有了“酒醒不见牛腊巴”的典故。

【原 料】:精选牛肉、食糖、食盐、红椒粉、芝麻等。

【口 感】:味比较辣,五香味浓,烤得很干,有嚼头

[!--empirenews.page--]

牛肉烧卖

简介

牛肉烧麦是柳州茶楼的“镇山宝”,检验茶楼的茶点是否过硬,内行人一着牛肉烧卖便知道,牛肉烧卖用料讲究,且有专人负责制作。该点以爽滑有汁,外观发亮,调味准确合适为佳。

烧卖流行很广,各地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广西柳州人喜爱食用的牛肉烧卖,采用生牛肉末、熟牛肉末各一半,再加上甜竹笋拌为馅心,精面粉制成半烫面为皮精制而成。在20世纪30-40年代已成为柳州老人吃饷午首选面点。回族的牛肉烧卖素以色白形美,鲜美醇香,松软可口而脍炙人口。 牛肉烧卖用料讲究,且有专人负责制作。以爽滑有汁,外观发亮,调味准确合适为佳。

做法

精面粉150克,生、熟牛肉未和水发甜笋丝各50克,精盆、味精各2克,花椒水10克,酱油末、葱末、芝麻油各5克。

1.把面粉分为2份,1份用沸水拌和,1份用冷水拌和,再揉合为一,饧30分钟,搓成条,下成12个剂子。取剂用圆走槌擀成四周皱起、形如裙边的圆形烧卖皮。竹笋剁成末。

2.用生牛肉末加入花椒水、盐、酱油打起劲,视情况加入适量清水,再加熟牛肉末、葱、竹笋、姜末、芝麻油、味精拌匀。

3.把烧卖皮放在手掌中,挑入馅心,轻轻合拢皮的边缘,把馅心包住,收口不要太紧,可露一点馅,与皮边贴在一起。包完后逐个入笼,用大火蒸5-6分钟即熟。

4.吃时,可随碟、辣椒油、酱油一起上桌蘸食。

[!--empirenews.page--]

滤粉

简介

每逢融安县长安镇的圩日,人们争相到几家粉店,品尝一种独特的米粉,这种米粉形状似榨粉,但比榨粉粗大些,它是用木料挖空制作的一种特殊器具滤制而成的。这就是享誉桂北的风味小吃——滤粉。

滤粉在融安、融水有很悠久的历史,相传为清朝时融县(今融安、融水)的农民所创,融县滤粉是融安、融水的特有的小吃,是两县人民的最爱小吃。无论在乡下还是县城,人最多的粉店一定是滤粉店。很多从外地回来的人第一要吃的,就是滤粉,因为外地没有。滤粉的摊位一般档次都不会是太高,在一般都在集市等人多热闹的地方,所以价格也不会太高,深受人民喜爱,可称做物美价廉。如果你到饭店里吃滤粉,不会有太多的感受。一是因为不地道,集市中的才够正宗。二是吃滤粉不用讲究文雅,以猛虎下山,风卷残云的吃法则更有味道,大伙都一样,不需要理会吃相的问题,因为大家都有这样的心理,彼此心照不宣吧。滤粉品的是它的原滋原味,享受的是自然绿色的感觉。当然,煮的过程也颇具壮观。人在异乡,只能在梦中品味滤粉的味道了。

历史文化

清顺治时代,长安镇附近从粤、闽、湘、赣、黔等省迁来一批农民,以垦荒开地,造田耕种谋生。几十年以后,逐步扩大了耕地面积,营造了很多村落,有的农户富裕起来了,为改善膳食,他们研制出了滤粉,最先的方法是把大米浸泡过夜后洗净滤干,放少量的米饭加工碓成粉末。将米粉入盆,用小量滚水合匀。再加放清水搅拌成生熟稀浆。取木水瓢将底部钻穿五个漏眼。用五个手指塞紧瓢底的漏眼,将米浆倒入木瓢内,松开五指把米浆滤入沸水锅,用竹筷捞松,不使其粘锅底,熟后即成圆形粉条

清代乾隆年间,融安县大巷一带,遭受严重旱灾。当地习俗,每年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每年春秋两社,是农家祭社祈年的日子,这个习惯古来有之。民间有一句俗语云:“社王不吃长江水”,每逢社日都下雨。但当年的降雨量很小,因滤粉的方法似连绵不断的下雨,农民为了求神降雨,就以滤粉和酒肉祈敬“社王”。巧逢这年祭祀之后,连日倾盆大雨,使当年获五谷丰登。从此,不但每年的“社日”家家户户做滤粉祭祀“社王”,逢年过节、招待贵客也用滤粉。吃滤粉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

民国初期,滤粉引进饮食行业。最早有居民翁亮的母亲,在长安镇旧址圩铺(即现新华街),开设滤粉店,生意越做越兴隆,后由一家发展到10家。滤粉自开创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做法

原料:白大米1公斤,猪肉150克,猪骨头250克,熟油100克,生盐15克,酱油50克,冰糖25克,桂林豆腐乳3块,味精1克,葱花50克,头菜100克,炒香芝麻粉10克。

工艺:先将猪骨头洗净放入锅,加放清水500克,猛火煮滚后用温火成250克的骨头汤。将猪骨捞起后放盐、冰糖、酱油等煮成卤水,起入罐内,放味精调匀备用。将猪肉洗净剁碎腌好备用。腐乳放入滚水开溶备用。葱头洗净切碎备用。头菜洗净剁碎炒香备用。将碎肉和腐乳汁分成10碗备用。将白大米洗净泡2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用电动钢砂磨加工成细嫩的米浆。制作滤粉时先将米浆调匀成稀浆,倒入镀锌铁皮的滤瓢内,右手握瓢柄,左手拿底板柄,同时将滤瓢放锅灶上,随即将粉浆滤入沸水锅内。边滤边旋转滤瓢至滤完,将底板的米浆刮净,入瓢滤干净。用竹筷捞开煮熟粉条。碗中先放小量滚粉汤捞散碎肉,捞粉入碗,用筷条拌匀熟碎肉,粉面上加放熟油卤水,最后撒放葱花、头菜、芝麻粉即成。

[!--empirenews.page--]

蜂巢香芋

简介

蜂巢香芋角是选用广西特产,在广西、海南盛行。材料的选用以广西荔浦所产的香芋为最佳,故又称荔浦芋角。蜂巢香芋角用芋泥作皮,炒熟后的猪瘦肉、虾肉、冬菇等作馅,包成角形,然后下油锅炸制而成。它皮色金黄,表层密布小眼,形状象蜂巢一般,外皮酥脆,内层滑软,馅有微汁,香浓鲜美。

做法

备料:以下份量可做20个蜂巢香芋角。

用料:荔甫芋净肉250克,澄面300克,滚水20O克,猪油100克,臭粉、五香粉各半茶匙,糖、盐各1茶匙,猪肉300克,虾仁 100克,鸡蛋 1只。

调味料:盐、糖、生抽各一茶匙,麻油、胡椒粉各少许。

芡汁料:生粉1茶匙,清水3汤匙。

做法:

荔甫芋蒸熟,压烂。

澄面200克加滚水搓匀成熟澄面,加入芋茸、臭粉、五香粉、猪油、糖和盐搓匀,最后加入 100克干澄面再搓匀成芋角皮,待用。

猪肉切粒,鸡蛋打散,虾仁洗净,飞水后盛干。

烧热油两汤匙爆香猪肉及虾仁,加入调味料,埋芡,加火鸡蛋拌匀成芋角馅。

把芋角皮搓成条状,切成20小粒,用手按平加入馅料,包成芋角形状。

烧热油,用疏篱盛着芋角放入油中炸至金黄色,取出盛干油分便可上碟。

附注:做芋角最难控制是芋角皮,搓好芋角皮后,放入冰箱半小时,待硬身较易做。放少许芋角皮于热油

[!--empirenews.page--]

柳州米粉

简介

柳州地方风味小吃,素以粉闻名,各种米粉名目繁多、五花八门。当年在柳州街头崭露头角的就有“原汤米粉”、“亲切粉”、“柳州切粉”、“柳州榨粉”等几种。

米粉是柳州人早餐的首选。有切粉和榨粉两种。肉菜有三鲜、又烧、香肠、脆皮肉、猪脚牛腩等。粉好吃,主要是一靠汤火,二靠原料,三靠佐料。大街小巷都不乏小有名气的米粉摊,别看小店不起眼,东西却地道得很。荣军路口的猪脚粉,文惠大厦旁饮食公司门面、佳用中心购物广场旁的艺术粉店、木材厂对面的小摊都是吃粉的好去处。

历史文化

“素切粉”旧时映山街口的柯六婶、木桥街(柳江饭店附近)的袁十二娘卖的素切粉,价廉物美,让人一听就垂涎欲滴。她们的素切粉选用轻、盈、柔及不断不碎的米粉,再放上花生油、芝麻油、豆芽、酥黄豆、油爆辣椒等配料,若凉拌还可加上米醋、芥末、油葱和“散子”等,吃起来满口生津,一碗过去,还想再来二碗、三碗。

抗战时期,位于“火神庙”(今青云菜市副杂商场内)韦奶摆卖的酸汤米粉最受人青睐,顾客盈门。她在酸汤米粉里放上里雍头菜、葱花、花生油、姜末、酱油、油辣椒等调料,味道清爽宜人,香辣可口,酸味绵长。

做法

“原汤米粉”(俗名酸奶米粉):选用上等粘米制作出来的细榨粉。但吃法颇有标新立异之举:将榨粉放在制作榨粉时发酵的原汤里边煮边吃。

[!--empirenews.page--]

瑶家打油茶

简介

油茶是一种极富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小吃。在广西,基本上面各个少数民族都有用油茶待客的习惯,而且各个地方的各个民族制作油茶的习惯也不尽相同,打出来的油茶风味也各有千秋。要喝上一碗自己称心如意并且回味无穷的油茶还真的只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如果你到广西来旅游并且有幸喝到当地少数民族待客的油茶的时候,你要注意以下的几点:1、第一道的油茶味道极为苦涩,大多数的人会喝不惯,所以你如果怕苦的话请喝后面几道的油茶2、喝了油茶之后泯一小口白开水,你会更加品味到油茶的甘香和回味3、水土不服的人、旅途劳顿以及感冒的人建议多喝几碗油茶,有治病保健的功效。

历史文化

油茶是一种极富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小吃,关于打油茶的来历,少数民族是这样解释的:以前穷人家里面买不起油和肉,吃饭、招待客人都显得寒酸。特别是到了山里面的夜晚以及冬天,天气严寒,人的肚子里面没有油水的话御不了寒。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就拿出各种各样经济实惠的配料如:茶叶、花生、大蒜、姜、炒米、盐等,一起用炉子边加热边拿个木柄捶打,把这些作料打出油汁,再加水煮开成一锅香味浓郁、苦中带咸,上面还漂着一层油渍的茶水乡民们拿这个热腾腾的油茶水来泡上饭吃即可充饥,或者拿来泡一些葱花、炒米所成的小吃用以款待客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少数民族特有的待客之道了

[!--empirenews.page--]

酸肉

简介

酸鱼、酸肉是柳州苗族祭祀祖先、招待客人、节日聚会必备之上品。酸鱼还是苗族办喜事时不可缺少的食品,接新娘少不了一对酸鱼,一只酸鸭.以大酸接亲则视为厚礼。侗族和苗族一样嗜好酸味,自称“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倒窜。”在侗家菜中,带酸味的占半数以上,可谓“无菜不酸”。

酸猪肉色泽鲜明,皮呈黄色,肥肉呈乳白色,瘦肉呈暗红色;每片肉上略带几粒米或花椒颗,味清香,食之皮脆,肉鲜,酸得适中,香气四溢,清爽上口,无油腻感;若在吃食时,再将酸肉洒上一些干辣粉,其味具有麻辣、并略带酸味,味道更佳。

做法

一、把自宰或购来的生鲜肉,最好是猪头肉,剔去骨,连皮一起置于炭火上,将皮烧焦,用刀刮去焦黑污物,目的是除掉汗毛、污物,切勿用水刮洗,刮净后肉皮呈金黄色,然后切成薄片盛入盆中。再将事先备好的食盐、花椒颗、火硝、干炒香脆的糯米(或粟米)按比例分别倒入盛肉片的盆中搅拌均匀。一般的配比是每市斤鲜猪肉用食盐8钱、花椒颗5钱、火硝2钱、糯米2两。

二、将洗净的坛子倒立,坛口向下,用糯稻草烧烟熏坛2至3分钟,使坛内烟雾燎绕,再把坛子放正,当浓烟正从坛内溢出之时,及时将调配好的猪肉塞入坛中,随后用手使劲压紧坛肉猪肉,再将一颗烧红的木炭火(大小均可)吹红,放入坛中在压紧的猪肉面上,同时加盖坛盖,并放坛盘水密封,置于阴凉干燥之处并注意经常保持坛盘水的充足,待到腌制成熟(一般夏天10天,冬天两星期)时,就可开坛取之食用。

三、注意事项:(一)装坛时不宜把肉塞得过满,要留一定的空间,一般压紧肉面距坛口2至3寸为宜;(二)在腌制未成熟期间,不得开坛取封,否则空气进入坛内,使腌肉霉变;(三)取封吃食后,应及时盖坛,保持住盘水,使之经常处于密封状态,一般开盖后坛内猪肉最长存放时间为3个月左右。

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