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口碑美食做菜网!

山东小吃大全_山东特色小吃美食介绍

来源: 口碑美食网 编辑:口碑美食网 访问手机版

山东除了自然风光,还汇集了人文、艺术、美食等丰富的资源,流传于山东各个地区的美食小吃,也都具有历史悠久的特色。春秋战国时期,具有浪漫精神的齐国和喜欢继承传统的鲁国二雄并立山东。几千年来,这两种不同的文化,相互渗透,对山东的浸染和影响至今不减。山东是中国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多样的民俗风情决定了山东和其他地域有一些不同。到山东各地走走,哪一个地方差不多都能拿出自己的“绝活”让你品尝。在这里,把山东各地的名吃集中起来,哪一些能吸引你呢?

清油盘丝

简介

清油盘丝饼之所以叫“清油”,是相对荤油而言,用花生油来煎烙的。“盘丝”才是此饼的造型特色。它是以抻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精细面食品。制作时把面抻至极细,细如银丝,达千余根,再盘成圆饼形,放油中半煎半烙使之变熟。然后,提起中间把饼拉散,散放盘中,撒上青红丝、白糖即成。盘丝饼外焦里嫩,金丝均匀,味甜爽口,是宴席上的佳品点心。特点:外焦里嫩、金丝均匀,味甜爽口,条细均匀,丝不并、不断、不乱。

历史文化

1949年,年仅16岁的纪善祥来到当时著名的“又一新饭馆”,从一个烧火工起家,后来跟着店里从当时的北平请来的“面点大王”王庆国师傅学习制作盘丝饼。因为“又一新饭馆”的炒菜北京口味较重,我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和京剧表演艺术家尚小云、奚啸伯等名角当年在济南北洋大戏院唱完戏后经常光顾“又一新”,品尝盘丝饼. 清油盘丝饼之所以叫“清油”,是相对荤油而言,用花生油来煎烙的。“盘丝”才是此饼的特色。制作时把面抻至极细,再盘成圆饼形,放油中半煎半烙使之变熟。然后,提起中间把饼拉散,散放盘中,撒上青红丝、白糖。盘丝饼外焦里嫩,金丝均匀,味甜爽口,是宴席上的佳品点心。特点:外焦里嫩、金丝均匀,味甜爽口,条细均匀,丝不并、不断、不乱。 将和好的面“醒”一段时间后,把面团搓成长条,反复拉抻至八九扣时,就形成了数百根细如发丝的“龙须面”,在上面刷一遍油后用刀截成数段,然后将面丝一圈圈盘成饼状放在鏊子里烙制(烙制时还要刷上一层花生油)而成。吃的时候撒上白糖或青红丝,用手捧着盘丝饼轻轻一挤,千条均匀的“金丝”宛如细细 的菊花瓣轻轻散开。送入口中,顿觉外焦里嫩、香脆爽口。

做法

用料:面粉——2000克(约剩余500克)花生油——500—600克(1500克面粉的用油量)精盐——8克,白糖——300克,青红丝——50克,碱粉——5克。

制法:1、把面粉倒入盆内,再倒入含8克精盐的温水800克,搅拌均匀,把面揉光,畅10分钟左右,将5克碱粉溶入25克温水中待用。

2、把面团移到面案上,再揉一遍,搓成直径8厘米左右的长条。将碱液均匀地抹在长条面上,用双手抓住长条面的两端,在面案上摔打,先将面的中间部分向上抛,再往下顿摔,待面有劲后,站立用手提两端溜面。如此反复6次,再开始抻小条。

3、用两手抓住溜好的条面,两端对折,用力要均匀,上下微微抖动着向外抻拉,将条面抻拉到约150厘米长时,用两手的食指交叉在条面的两端抻拉、对折、抻拉,如此反复7次(行话称为扣)即可。把两端的面头去掉,每次在对折前都要撒点面。用刷子蘸花生油先刷一面,翻锅抻好的面,也刷上花生油,油要刷的均匀,每根面丝都有油,但油不能过多过少,油过多容易粘连。刷好油后,用刀把面切成30份(有的是先分切面段,后逐个刷油)。先从面段的一端顺时针方向盘转,卷成圆形,另一端压在面剂底下,再用手轻轻按压成直径约8厘米的圆形饼状。

4、把盘丝饼坯30个,分三次烙制。先在平鏊内放入备用花生油六分之一,烧至六成热时,把10个盘丝饼坯放入,用中火先烙制一面,烙黄挺身后,用锅铲翻身烙另一面,待两面均变黄后,再把六分之一的花生油分两次淋入鏊中,使鏊内温度保持六七成热,直至盘丝饼呈金黄色烙熟。

5、把烙好的盘丝饼晾10分钟,用手挤促后,再把丝抖开,放入5寸的小盘内,撒上白糖、青红丝。如食者愿吃咸的,可撒点精盐。有的是将白糖、青红丝、精盐分别放入容器内,与抖好的盘丝饼一同上桌,食者可自由选择。

[!--empirenews.page--]

煎饼

简介

糖醋煎饼主要原料为小米。由于放入的香料不同,味道各异,有花生、栗子菠萝香蕉、薄荷、玫瑰等不同味道特点,薄而酥脆,香甜不腻,色泽金黄,品种多样,营养丰富,容易消化。(济南)

历史文化

山东有些地区以煎饼为主食的历史十分久远,清初着名文人蒲松龄曾撰有《煎饼赋》。民间制作前饼的方法是:先用小米与大豆磨成米糊,用勺子舀到烧热的鏊子上,然后用扒子刮成薄饼,烙熟。

糖醋煎饼,是三十年代初由王姓开设的德顺斋煎饼铺所首创。他在民间刮煎饼的基础上,用小米、白糖磨成米糊,在煎饼八九成熟时揭下,在鏊子上叠成长方形,放到炉台烘干。这样制成的煎饼十分酥脆,香脆可口,并且久放不变质,因此,成为济南著名的特产。

[!--empirenews.page--]

德州扒鸡

简介

德州扒鸡,始于清朝,传于民国,盛于当今,是享誉中外的历史名吃,悠悠三百春秋,经过十几代扒鸡艺人艰辛的经营发展,至今由地方名产成为独树一帜的中华名吃,在色、香、味、形、质、养和包装诸方面更臻完美盛名天下,被誉为“神州一奇”、“中华第一鸡”。

德州扒鸡的特点是:形色兼优、五香脱骨、肉嫩味纯、清淡高雅、味透骨髓、鲜奇滋补。造型上两腿盘起,爪入鸡膛,双翅经脖颈由嘴中交差而出,全鸡呈卧体,色泽金黄,黄中透红,远远望去似鸭浮水,口衔羽翎,十分美观。

历史文化

源于明朝

元末明初,随着漕运繁忙,德州成为京都通达九省的御路。经济开始呈现繁荣,市面上出现了烧鸡。挎篮叫卖烧鸡的老人,经常出现在运河码头、水旱驿站和城内官衙附近。这种烧鸡是经过人工细作,有滋有味的烧鸡:其形态侧卧,色红味香,肉嫩可口,作为后来扒鸡的原型,初露头角。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时的德州城进入鼎盛时期,已成为全国三十三个大城市之一。水陆通衢,商贾云集,四乡货物集散于此,出现了“南来北往客如云,饭馆客栈多如林“的局面。烧鸡已不仅仅见于餐桌,而“步”入社会。臂挎提盒叫卖烧鸡者多了,开始时贾姓人家,后来比较有名的是外号叫“徐烧鸡”的徐恩荣家,还有西面张家等等,开门面设店铺者也屡见不鲜。当然这时吃烧鸡者还局限于达官贵人,商贾富豪,黎民百姓只能望鸡兴叹。但烧鸡的发明者,制作者却是真正的劳动人民。他们为了养家糊口,呕心沥,惨淡经营,同时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后来发展了鸡馔,在窄小的家庭作坊里,在古老的、粗放的工艺流程中,产生了原始的鸡文化,浓浓鸡香,飘逸州城。

创于清朝

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在德州城西门外大街,有一个叫贾建才的烧鸡制作艺人,他经营着一个有一间烧鸡铺。因这条街通往运河码头,小买卖还不错。有一天,贾掌柜有急事外出。他就嘱咐小二压好火。哪知道贾掌柜前脚走,小伙计不一会就在锅灶前睡着了,一觉醒来发现煮过了火。正在束手无策时,贾掌柜回来了就试着把鸡捞出来拿到店面上去卖。没想却是鸡香诱人,竟吸引了很多过路行人纷纷购买。客人买了一尝,啧啧称赞:不只是肉烂味香,就连骨头一嚼也是又酥又香,真可谓穿香透骨了。事后贾掌柜潜心研究,改进技艺。这就出现了扒鸡的原始做法,即大火煮,小火焖,用如今的说法就是火候要先武后文,武文有序,扒鸡所以名叫“扒”起因于此。贾家鸡有名了,老主顾建议给鸡起个名字吧。贾掌柜自己也想不出名堂来。过了些日子,忽然想起了临街有个马老秀才,觉得他准能起个好名。于是用荷叶包起两只刚出锅的热气腾腾的鸡,快步走到马家溜口街马秀才家,提出请秀才品鸡起名。马秀才尝了尝鸡,问了问做法,边品边吟,顺口吟出:“热中一抖骨肉分,异香扑鼻竟袭人;惹得老夫伸五指,入口齿馨长留津。”诗成吟罢,脱口而出:“好一个五香脱骨扒鸡呀!”贾建才于第二年,即1693年把扒鸡提到元宵灯会上去卖,销路大开,名声大振。从此,德州城出现了烧鸡、扒鸡同产同销的局面,延续了若干年。

传于民国

时代的脚步跨进了二十世纪,随着津浦铁路和石德铁路的全线通车,德州扒鸡经营进入了兴盛时期,呈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掌柜们为了自己买卖兴旺,继承了技艺,还暗中互“偷”技艺,客观上促成了扒鸡制作技艺的大提高。此时扒鸡店铺大多集中于火车站广场前,出现了铺靠铺,摊连摊,星罗棋布。从街上走过香气扑鼻,引人垂涎。这个时期的扒鸡传人,主要代表人物是《宝兰斋》扒鸡铺的侯宝庆和《德顺斋》扒鸡铺的韩世功,以及张、崔、端木五家(均为德州本城人)沿袭了贾、徐两家的制作要点。韩世功是一位不善言谈,致思于加工技艺的买卖人。他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了前辈制作烧鸡、扒鸡的经验,改进了工艺,增加了配料,又在鸡的洗理和烹炸上,特别是闷煮上下了一番功夫。起初是他自己,中间又和吴庆海、崔金禄合作开了一个扒鸡铺,名叫《德顺斋》。最后又与张金堂、张金贵,端木兆荣办了个四合店叫《中心斋》,几人合作,切磋技艺,摒弃烧鸡,专攻扒鸡,为扒鸡技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这时由于火车四通八达,销路扩至东北,中原和华南地区,全年销量达到30万只。这时的扒鸡已是五香脱骨,色、香、味、形、器,都已走上求美、求新、求高的道路。

做法

鸡源的选择至关重要,德州市四效的农家鸡为最佳来源。在制作上,选鸡考究,工艺严谨,配料科学,加工精细,火上功夫,武文有行。名曰扒鸡,扒,乃文火焖煮时,用经年循环老汤,配以砂仁,丁香,玉果,桂条,白芷,肉桂等二十多种药材烹制。

一是宰杀:将750克以上的活鸡割断气管,放净血,用65摄氏度左右的热水烫,褪掉鸡毛,剥净腿、嘴、爪的老皮,然后从臀部剖开,摘去内脏,沥净血水;

二是整形:将鸡双腿盘起,双爪插入腹部,两翅从嘴中交叉而出,形似“鸭浮水面;

三是烹炸:将鸡全身涂匀蜂蜜水,然后入沸油锅中炸制,至鸡身呈金黄色时捞出;

四是配料焖煮:煮前先在锅底放一铁箅,以防糊锅,再将处理好的鸡按老嫩排入锅内,配以料汤,防止鸡浮,煮时用旺火煮,微火焖,浮油压气,雏鸡焖6至8小时,老鸡焖8至10小时,扒鸡焖煮以原锅老汤为主,并按比例配制新汤,配料有花椒、大料、桂皮、丁香、白芷、草果、陈皮、三萘、砂仁、生、小茴香酱油、白糖、食盐等十六种,这样制出的扒鸡,外形完整美观,色泽金黄透红,肉质松软适口。

[!--empirenews.page--]

草包包子

简介

草包包子为山东省济南市的汉族名吃,始创于20世纪30年代。因创始人张文汉先生憨厚淳朴的绰号“草包”而得名。精致皮薄味美多汁,迄今已开发出以猪肉灌汤包为首的十余种风味。生意出奇的好。一笼才六块经济又实惠。建议你去那里的大堂墙上看看名字的由来,还有,那里做正宗的鲁菜。喜欢那里的龙井包。肘子肉拌黄瓜好吃。蛋花汤特别好喝。花生糊也好喝。吃不了的用荷叶打包带走。那个大荷叶特别的香。这可是济南的老字号,不仅是一种食品,而且是一种文化。

历史文化

草包包子铺的创始人张文汉童年曾在洛口“继镇园”饭庄学艺,他为人憨厚,不善言笑,终日只知道闷头烧火、择菜、干杂活,因生性木讷,街房送了个外号——“草包”。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们一家从洛口逃到济南城里。在朋友的资助下,于西门太平寺街南段西开了家包子铺,后来挪到普利街冉家巷口,也就是现在的位置,并用“草包”作为字号。

张文汉在包子制作上秉承师传,潜心研究,逐渐创出了自己的风味。草包包子不仅外形美观,令人垂涎欲滴,而且吃起来汤汁丰富、口感细腻,再加上老张待人实诚,“草包”包子铺很快就在济南府叫响了。经营了几年后,为吸引顾客,增加收入,店里又适当增添了烧酒小炒,生意很是红火。不久,解放战争打响了,在1948年9月的济南战役中,国民党出动飞机对城里进行狂轰滥炸,隔壁一家食品店不幸被炸弹击中,高大的山墙倾倒后砸向包子铺,张文汉当场被压在墙下,再也没有醒过来。他身怀六甲的妻子和腹中的胎儿在这次事故中幸免于难,草包包子铺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灾难。后来,张文汉的妻子和他的生前好友一起整修后重新开张,生意却大不如前,只能勉强维持。1956年公私合营后,包子铺归入济南饮食公司,店铺装饰一新,并增加了员工,生意逐渐好了起来。

[!--empirenews.page--]

油旋

简介

济南名吃油旋,外皮酥脆,内瓤柔嫩,葱香透鼻,因其形似螺旋,表面油润呈金黄色,故名油旋。济南人吃油旋多是趁热吃,再配一碗鸡丝馄饨,可谓物美价廉,妙不可言。油旋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更有精细者,在油旋成熟后捅一空洞,磕入一个鸡蛋,再入炉烘烤一会,鸡蛋与油旋成为一体,食之更美。

历史文化

相传油旋是清朝时期的徐氏三兄弟(今齐河县)去南方闯荡时在南京学来的,油旋在南方的口味是甜的,徐氏兄弟来济南后依据北方人的饮食特点将油旋的口味改成咸香味,一直传承至今。

清代顾仲编著的《养小录》中这样记载油旋的制作:“……和面作剂,擀开。再入油成剂,擀开。再入油成剂,再擀如此七次。灶烙之,甚美。”据说道光年间济南城里的凤集楼是较早经营油旋的店家,光绪二十年开业的“文升园”饭庄,曾以经营油旋等众多地方小吃而闻名泉城。

[!--empirenews.page--]

乌鱼

简介

乌鱼蛋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汉族名肴,属于鲁菜系。由雌墨鱼的缠卵腺加工制成的,加工时,将鲜墨鱼的缠卵腺割下来,用明矾和食盐混合液腌制,使之脱水并使蛋白质凝固即为成品。此菜早在清代初期就在山东盛行,清代中期在北京的山东菜馆亦非常盛行,特别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欢迎,清代乾隆年间大诗人及美食家袁枚,曾多次品尝过该菜,并在《随园食单》中记载了该菜的制法:“乌鱼蛋最鲜,最难服事,须河水滚透,撤沙去臊,再加鸡汤蘑菇煨烂。龚云岩司马家制最精。

做法

1. 先把乌鱼蛋用清水洗一洗,剥去脂皮,放在凉水锅里,在旺火上烧开后,端下锅浸泡6 小时;2. 然后把乌鱼蛋一片片地揭开,放进凉水锅里,在旺火上烧到八成开时,换成凉水再烧,如此,反复五六次,以去掉其咸腥味;3. 将汤勺置于旺火上,放入鸡汤250毫升、乌鱼蛋、酱油、黄酒、姜汁、精盐和味精,烧制;4. 待汤烧开后,撇去浮沫,加入用水调好的湿淀粉,搅拌均匀;5. 再放入醋和胡椒粉,翻搅两下,淋入熟鸡油,倒在碗内,撒上香菜末即成。

[!--empirenews.page--]

黄家烤肉

简介

黄家烤肉是济南传统风味名吃,以鲜香味浓,皮酥肉嫩,肥而不腻,闻名于省内外。

历史文化

章丘黄家湾黄秋忠的祖辈,在清代康熙初年,就在章丘老城东关大桥处经营烤肉,据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其老字号“茂盛斋烤肉铺”,民国初年改为“长胜斋”,仍在原处经营烤肉。该店制作的烤肉,别有风味,质量高,被世人称为“黄家烤肉”。黄家自祖辈经营烤肉以来,世代相传,均操此业以养家小。1956年4月,黄家烤肉作为名吃参加了山东著名产品及手工艺品展销会,黄祯祥(即黄秋忠的祖父)制作的黄家烤肉,在展销会上获得了很高的赞誉,以后一直作为山东的名吃向国内外介绍,使国内外的人们品尝到黄家烤肉的醇香味道。

黄家烤肉在清咸丰年间名声极高,销量颇为可观,黄家湾制作烤肉的人家也增多了,清末宣统年间已有四五家制作和经营烤肉,民国时期黄家湾有人在济南城里院前开设异香斋烤肉店,商埠区工商业有较大发展后,异香斋迁至经二路纬四路经营。

现今市场开放以来,烤肉又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经营烤肉的店铺也日渐多了起来,由于机械化生产的渗透,使黄家烤肉的制作技法和制作技术日臻完善,并以此丰富消费者的饮食文化。

做法

主料:健康活猪约60千克

配料:大茴香150克,小茴香100克,丁香150克,花椒50克,粗盐1500克,秫秸杆4根,薄白纸1张,干麦秸40千克

制法:

1、将猪宰杀后,去内脏,褪毛,清洗干净,去骨每间隔2厘米左右划割一刀深度约0.5厘米。对于厚的肉质部分先切片成两层,再顺竖刀切割间隔仍约2厘米,整个猪划切完后搓配料

2、把配料研磨成末粗盐除外,将全部配料放入盆中搅拌均匀搓撒到猪肉上,要在划割的肉条深处也搓上配料,搓完后腌渍30分钟左右。用双肉钩勾住猪的后三叉骨,倒着挂起来,用秫秸段撑开后肘部和猪后膛,再用钢筋做的扒条卡住猪腰的外部,形成桶状,再用秫秸撑起猪中膛和前膛,使猪身圆起来,便于烤制时受热均匀。

3、用麦秸把烤炉点燃,往炉内投40千克麦秸,使其充分燃烧,而后将风口用石板和煤灰堵严。将白纸糊在猪开膛的肉沿上,防止污染,将撑好的猪担在炉上口,将一口大锅反扣在炉口上,用土糊好,稍微能冒出青烟即可。

4、从炉口封闭时算起,过45分钟烤肉既熟,掀开大锅,抬出烤肉挂起,用刀刮去猪皮上焦糊的外层,而后取肉切成薄片即可食用。

特点:皮香酥、肉软嫩,肥而不腻,回味悠长。

[!--empirenews.page--]

锅塌蒲菜

简介

锅塌蒲菜--色泽金黄,香气扑鼻

风味特点

1、“锅塌”技法为济南厨师所首创,早在明代就有记载。“锅塌”即是先煎后塌,将味汁收入菜中。质品色黄质嫩,味鲜醇厚。

2、蒲菜为济南名产。它是香蒲的嫩根部,色白质细,脆嫩味美。《济南快览》载:“大明湖之蒲菜,其形似菱,其味似笋,遍植湖中,为北方数省植物菜类之珍品”。蒲菜锅塌,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济南游客无不争先品尝。

主料辅料

蒲菜200克、味精2克、精盐25克、姜丝2克、熟猪油200克、黄瓜皮丝5克、鸡蛋黄2个(约耗75克)、料酒5克、湿淀粉5克、清汤50克、火腿丝10克、葱丝5克、面粉10克

烹制方法

1、将蒲菜去掉外部老皮,切去后根洗净,切成4.5厘米的段,放盘中加精盐、料酒、味精搅匀稍腌。

2、鸡蛋黄、湿淀粉、面粉、料酒、精盐、味精、兑成清汁、待用。

3、将蒲菜沾上面粉,放入蛋黄糊里抓匀,分两排整齐地排在盘子里,余糊倒在上面。炒勺放旺火上,加熟猪油烧至四成热。将蒲菜整齐地推入勺内,煎至“挺身”时,把油出,大翻勺,继续加油煎至两面金黄色时,放入葱姜丝,倒入兑汁,撒上黄瓜皮丝、火腿丝用大盘盖住,微火焖至汁将尽,翻扣在盘子里即成。

工艺关键

1、煎制前要滑勺,即将洗净的炒勺放在旺火上烧热,随即加油。反复几次,勺底滑了,不易粘底。

2、蒲菜洗净后,用刀稍拍,使其松散,容易入味。

3、大翻勺时,先将油出,避免溅出烫入。

[!--empirenews.page--]

孟家扒蹄

简介

孟家扒蹄是山东济南市的当地名吃,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前期。起源于济南市五龙潭公园西南侧的“文升园”,与汇泉楼齐名。文升园的招牌菜是就是孟家扒蹄也叫“罐儿蹄”。到了1981年,“罐儿蹄”经过挖掘创新,吸其精华,拂其糟粕,自成一家,逐渐发展成了孟家扒蹄。孟氏趴蹄有软烂香醉、色泽细腻红润,肉烂脱骨而皮整,味鲜醇厚而鲜香的特点。

在这几十年的经营过程,孟家扒蹄经历了风风雨雨,曲折坎坷,一路坚持过来靠的就是一个字:“意”。意字拆开来为立、曰、心三字,立的意思是:要站立迎客以示尊重;曰的意思是:即说,即不要吝啬话语,迎来送往,介绍产品,解释疑难,使顾客有宾至如归之感觉;心的意思是一心一意服务大众,用心对待每一位顾客。这就是孟家扒蹄的经营理念。门脸不大却生意兴隆,每天定量,晚到不仅排队而且经常买不到。

成品软烂香醇、色泽细腻而红润,肉烂脱骨而皮整,味咸醇厚而鲜香。酱香绵烂,肥而不腻是老少皆宜的传统美食。

[!--empirenews.page--]

油煎锅贴

简介

锅贴是一种汉族小吃,起源于山东济南,煎烙的馅类小食品,制作精巧,味道精美,多以猪肉馅为常品,根据季节配以不同鲜蔬菜。锅贴的形状各地不同,一般是饺子形状,但天津锅贴类似褡裢火烧

分类:

锅贴有两种,一种油煎锅贴,一种清锅贴。

特点:

油煎锅贴一种是带馅,一种无馅。大小约为水饺的两倍。馅可以随自己的喜好调制。一般是猪肉(芹菜肉、萝卜肉)或素馅(白菜豆腐、素三鲜)等等。包好后一个个贴到热油锅里。在加热的过程需要翻动几下。无馅的锅贴为长条形。是将面擀成皮,抹上油盐葱,卷成条状,然后扭一下。做好后同有馅锅贴一样放到锅里煎熟。刚出锅的锅贴最好吃,香喷喷的,看着热油还在上面没有完全退去。忍不住咬一口,虽说有点烫,但是香香的够滋味的美味已经到了嘴中。

清蒸锅贴,顾名思义,这种是不带油煎的。它是包好馅后贴到烧开水的锅沿上(水当然是一半了,不能把贴到锅边上的锅贴给泡了)。蒸熟好拿出食用。这种锅贴清淡爽口,不是水饺在锅中煮的“满身”是水,而干干的,软软的,一口咬下,真是介乎水饺与包子中间,说不出的好吃。不喜欢油腻的可以尝试这种锅贴。如果午饭是这个,那么大可不必烧菜了,做点汤配着最好。不做干吃喝水也很好。

做法

油煎锅贴:

馅可以随自己的喜好调制。一般是猪肉(芹菜肉、萝卜肉)或素馅(白菜豆腐、素三鲜)等等。包好后一个个贴到热油锅里。在加热的过程需要翻动几下。无馅的锅贴为长条形。是将面擀成皮,抹上油盐葱,卷成条状,然后扭一下。做好后同有馅锅贴一样放到锅里煎熟。

清蒸锅贴:

它是包好馅后贴到烧开水的锅沿上(水当然是一半了,不能把贴到锅边上的锅贴给泡了)。蒸熟好拿出食用。这种锅贴清淡爽口,不是水饺在锅中煮的“满身”是水,而干干的,软软的,一口咬下,真是介乎水饺与包子中间,说不出的好吃。

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