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口碑美食做菜网!

九江小吃大全_九江特色小吃美食介绍

来源: 口碑美食网 编辑:口碑美食网 访问手机版

九江,简称“浔”,古称柴桑、江州、浔阳,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九江有“九派浔阳郡,分明似画图”之美称。

特色小吃主要有:三杯石鸡、石鱼炒蛋、小担、黄焖石鸡、庐山石鸡、鄱阳湖藜蒿、鄱阳湖笋干、甑子糕、鄱阳湖银鱼、庐山石鱼、脆皮石鱼卷、红米碱水粑、生炒糯米饭萝卜、九江茶饼、修水哨子、板栗鸡汤、老表土鸡汤。

九江桂花茶饼

简介

桂花茶饼,是江西九江传统名点,为江西四大糕点之一,它选用当地茶油、本地麦面、坡地芝麻、百年桂花为主要原料制成,茶饼呈金黄色,皮薄如纸,具有“小而精,薄而脆,酥而甜,香而美”的特色。江桂花茶饼起源于唐代,运用传统配方制成,具有皮脆馅酥、香甜爽口等特点。

[!--empirenews.page--]

豆参煮鱼头

简介

豆参煮鱼头,是鄱阳湖地区的特色菜,说是特色,其“色、香、味、形”真是上品。说是地方,主要限于鄱阳湖区,以都昌为最佳。说是百姓,在鄱阳湖区的人没吃过的,很少。为何?主要是二种主料的影响。

一者,豆参。俗话说:参为难得之宝。东北山中有人参,汪洋大海里有海参,殊不知在江南水乡的都昌县南丰、芗溪、万户等地,还有一种豆参。它用大豆制成,长约三寸,色泽金黄,体形溜圆,清香可口,富含营养,可谓食中珍品。其独特的传统工艺加工的豆参,与众不同,皮薄,肉嫩,醇香,味美。“豆参”是黄豆去渣后蛋白质凝胶干基,蛋白质高达50%以上。同时,含有对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份,营养价值极高,与“人参”不相上下,所以,俗名“豆参”。

二者,鳙鱼。又叫胖头鱼、大头鱼,须选鄱阳湖所产的5斤以上鳙鱼,太大肉质太老,太小肉质太嫩。

二者俱备之后,制作工艺及方法,真是花样各异,但最地道的还是都昌本人最好。结果是:“豆参”:饱吸高汤浓汁,浑身水亮,一口咬下,热汤四溢,绵软如絮,鲜香满口,令人不愿辍筷;“鱼头”:筷入刺落,松而不散,肥而不腻;汤若羊脂,色如人奶,入口其鲜无比。

自然,“豆参煮鱼头”为百姓菜,不比皇家宫廷菜制作那么讲究、规范。口味不同的人,加入的配料也是花样多多,好辣的人自然加入辣椒,开胃的人自然加入生、大蒜,喜甜的人还要加点白糖,凡此种种难述。近年来,这道地方菜,进入大江南北,溶入全国八大菜系之列,通过复制、改造、嫁接,花样就更多,有的按重庆火锅式制作,有的按广式制作,凡此种种,我看,还是在都昌本地人做得地道。

[!--empirenews.page--]

都昌米饺

简介

都昌米饺,俗称包心粑,以大米为原料做成皮,五花肉做成馅的饺子。作为地道的都昌人应该对它不会陌生,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做米饺。

做法

第一步:

用好的晚米,先用冷水浸泡数小时,然后凉干到锅里炒掉水分,再用磨磨碎,当然是越细越好了.

第二步:

然后再用热水,是开的哦!和米粉揉搓到一定的火候,也就是不粘手,放在手里也不容易变形的!

第三步:

取一小团粉放在手里做捏成簿的形状和锅一样的不是用棍子的.

第四步:

然后把炒好的菜(菜要切细且不能炒的太熟了因为要蒸嘛!)放到捏好的粉皮里面封口.

第五步:

等做了一定的数量的个数啊.就放在锅里蒸,当然和蒸包子差不多了,火候是关键。

[!--empirenews.page--]

白浇鳙鱼头

简介

白浇鳙鱼头,是江西九江传统名肴,属于赣菜,九江揽长江,傍鄱阳湖,水域丰富,水质好,所产花鲢,鱼头大的几十斤,在江西不可多得,富含蛋白质及钙磷等矿物质,可暖胃补虚,去头眩,益脑髓,利疾平喘之效,当年毛主席在庐山曾盛赞此佳肴。鳙鱼头肥嫩鲜美,为夏令佳品。

历史文化

据传说,1363年,陈友谅和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中不分胜负,战争持续很久,朱元璋军队在粮草供应不足,士兵在忍饥受冻的情况下,他号令士兵到湖中捕鱼充饥,由于缺少调料,士兵将捕来的整条大胖头鱼放在行军锅中煮熟后,就把仅有的腌菜、酱油、盐、干辣椒等拌和在一起倒在煮好的鱼上,吃后部队恢复了元气,士气大振,一举打败了陈友谅。这道菜后经历代厨师不断改进,成为九江一道传统鱼肴名菜。

做法

主料:鲜鳙鱼头1个(重约1600克);

调料:食盐5克、酱油75克、味精3克、小磨麻油25克、蒜头30克、料酒15克、姜25克、葱白25克、榨菜50克、干辣椒6只

制作方法

1、将鳙鱼头洗净,对剖成两半,使鱼皮向上,并排摆于盘内,放上料酒和食盐腌制入味。取葱姜各一半,葱切段,姜切片,摆在鱼头上。将剩下的葱、姜、榨菜、蒜头、干辣椒均切成细末,用小碗装好,加酱油、小麻油、味精调成料卤即成。

2、将鱼头放入蒸笼内,用旺火蒸15分钟,至鱼眼珠突出时取出,拣去葱、姜,滗去鱼卤,浇上料卤即成。

[!--empirenews.page--]

小乔炖白鸭

简介

小乔炖白鸭,是江西的传统名菜,历史悠久。据传,始于三国时期。东吴都督周瑜率军驻扎柴桑,其妻小乔曾用冬虫夏草、泽兰,同白鸭炖制滋补菜肴,供周瑜食用。当时称为“柴桑鸭”。后来又称小乔炖白鸭,成为九江的传统名菜。

用白鸭和冬虫夏草炖制而成。成菜汤汁浓醇,肉质酥烂,香而肥鲜,富有营养。工艺:将白鸭宰杀,治净,入沸水锅中略焯取出,除去沫,放入瓦钵或砂锅内,加洗净的冬虫夏草和泽兰、姜块、葱结、绍酒、清水,烧沸后,转用小火炖,至鸭肉酥烂,汤汁浓醇即成。

历史文化

相传三国时期,东吴都督周瑜率军驻扎柴桑(古县名,治所在今九江市西南),有一年冬天,周瑜咳嗽不止,染上风寒且病情加重,更不敢轻易地走出家门。太医为治疗他的病,什么贵重的药品都用过,但是不见多少疗效。其妻子小乔见周瑜不思饮食,身体孱弱,便想方设法把饭菜做得既可口又有营养。小乔记得家乡的老人常用“冬虫夏草”炖鸡滋补身体,便想给周瑜做一道。但鸡是发物,有可能引起老病复发,惟恐对周瑜的病不利,于是用鸭子取而代之。小乔在烹饪鸭子时,就在琢磨怎样用冬虫夏草炖鸭子,既使鸭子有营养又看不见那黑乎乎的东西。她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个好办法。她扒开鸭子的嘴,把几棵冬虫夏草塞了进去,之后,将其放进锅里炖起来。周瑜品尝后觉得鸭子做得很好,肉嫩,味鲜,此后每隔三两天便吃一次。一个多月后,周瑜的气色好转,不再咳嗽了,军营上下都为他的健康高兴。一天,周瑜心情怡悦,厨师又端上了这道“柴桑鸭”,周瑜兴奋地说:“我的身体恢复得很好,得益于小乔做的这道菜,菜名就以小乔的名字来命名吧!”由此,“柴桑鸭”被改名为“小乔炖白鸭”在当地流传开来,直至现在,这道菜仍旧是九江的一道传统滋补名菜。

做法

主料:生鸭一只 辅料:冬虫夏草、泽兰 调料:料酒、姜、葱白、盐

制作方法:1.将鸭宰杀剥后放净血,去毛、舌、掌,再去其鸭膝,从鸭背面颈上顺割一刀,并在鸭背面尾部横进一刀,挖去内脏,用清水净鸭洗净,用钩子勾着鸭只,放沸水内连提两三次,使血水洗净后,齐嘴角切去鸭嘴,并将翅膀屈向背上盘起;2.把冬虫夏草、泽兰用温水浸泡十五分钟,用手轻轻洗去泥沙和杂质备用;3.将竹筷削成三分长,一分粗的竹签,将鸭腹部向上放平,用竹签从鸭腹部略斜插入,便成一个个深约三分的小孔;4.将虫草粗的一端(头部)一个个地插入鸭腹小孔上,尾部留在外面,使虫草的养分渗入鸭肉,全部插入虫草后将鸭子腹部向下装入大海碗内,加入上述配料,用纱纸密封碗口,上蒸笼锅内用大火炖约三小时以上,至鸭骨松翅裂即成;5.炖好后,将鸭子腹部向上摆入汤盆内,去掉姜葱,加入少许精盐,将原汤放入即可上席。

[!--empirenews.page--]

九江小笼汤包

简介

小笼汤包各地都有,可九江的汤包却有自己的风味特色。它油而不腻,柔软可口,带汤的肉馅分外鲜香。九江汤包历史比较悠久,是比较普遍的大众食品。每天过早,许多老人都会要上一碟酱油,一笼汤包四至六个不等,另加一碗稀饭,边吃边喝,年青人三五成群要上几笼(一笼10个),边吃边聊,透着悠闲的享受和情趣。

[!--empirenews.page--]

南峰豆参

简介

南峰豆参,是九江都昌县的传统名产,它用大豆制成,长约三寸,色泽金黄,体形溜圆,清香可口,富含营养,可谓食中一珍。

南峰豆参保持了大豆中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且熟食绵软,是老幼咸宜的佳品。豆参可以单独成菜,菜形美观,口味独特。尤其是和鸡、肉、鱼等一同炆煮,它饱吸高汤浓汁,浑身水亮,一口咬下,热汤四溢,绵软如絮,鲜香满口,令人不愿辍筷。都昌名菜鲇鱼炆豆参,就是用南峰豆参和鄱阳湖中肉质细嫩的鲇鱼炆煮,味道异常鲜美,凡是来都昌的客人都喜欢品尝的的佳肴。

不少地方学习南峰的方法炸制豆参,但成品干硬,质量相差很远。究其原因,这与南峰地方的水质有关。南峰的井水传说是观音大士手里净瓶中的"杨柳水",清冽甘甜,用它制成豆腐质佳味美,炸制的豆参俱属上乘之品,不用南峰井水制作的豆参,质量就是不好。每逢年节,南峰方园二十里的地方,村村垒灶架锅,火旺油香,炸制出数十万斤豆参,不但供应本县,且畅销南昌、九江、景德镇等地。近年来,由于都昌县努力发展大豆生产,为南峰豆参的制作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南峰豆参的产量大幅度增加,人们餐桌上可常见到这别具风味的佳肴了。

历史文化

在都昌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很久以前,观音大士与杜康比试本领,看谁能充分利用五谷,为下界百姓制造出好吃的东西。杜康用米谷酿出了美酒,观音利用大豆制成了豆腐。双方难分胜负,决定到凡间请百姓评判。他们按下云头,请来许多人品评。不少人说美酒比豆腐的味道好;唯独都昌南峰人说:"豆腐能做百个菜,一场能出百样味;而且豆渣能吃,酒渣不能吃,做酒太浪费粮食。"一席话说得杜康心服认输而去。观音十分高兴,为了表示感谢,她教会南峰人用豆腐加工出一种形若人参,味道鲜美的食品,成了百样豆腐菜中最好的一种,并起名为豆参。从此,南峰豆参就美名远播,成了当地的传统产品。

做法

南峰豆参以当地盛产的乌豆和黄豆为原料,乌豆11斤可加工成豆参13斤;黄豆汁水好,11斤可加工成豆参14斤。加工的方法是先把豆子磨成豆瓣,除清豆壳,加水浸盖3-4个钟头。豆瓣浸发胀大即上磨,加水细磨成浆,然后冲入开水泡浆,并用棍在浆桶里将浆"打"匀,接着倒进布袋滤渣。滤出的浆汁再下锅烧开,烧开的浆汁又一次倒进浆桶。加入石膏浆"打"匀,成豆腐花,随即上轧筋,轧成豆干。将豆干切成阔约半寸,长约两寸余的豆条下油锅煎炸。所用油无论是菜油、芝麻油、花生油、棉油、猪油皆可,但以菜油和芝麻油为最好。豆条下锅后,不停地用铁瓢翻动,此时要特别注意火候。火大了,锅里的油就会起泡,使豆条爆开。这时,可用一碗冷水沿锅边慢慢淋下,使热油降到合适的温度。"淋水"是项绝活,只有多年实践的老师傅才能做到适时适度。豆条在油中慢慢地膨大"圆身",形如一支金灿灿的参条,用手一掰,里面状如一朵绚丽的菊花,酷似人参横截面上的菊米心。这样煎炸的豆参一般可储存3-4个月而味道不变。

[!--empirenews.page--]

石鱼炒蛋

简介

石鱼炒蛋,是庐山地区的特色菜肴,以庐山特山的石鱼为主料制成,营养丰富,色泽鲜黄,味鲜嫩,柔润爽口。将石鱼用温水加黄酒浸泡沥干水分,加打散的鸡蛋拌匀,佐以香葱、盐、味精,用热油快炒,滴黄酒,装盘即可。

做法

食材

干石鱼 鸡蛋 米酒 盐 玉米油 香葱

做法:

1.准备:石鱼洗干净;鸡蛋搅拌成蛋液(炒鸡蛋的那种)

2.锅热,倒油,油很热锅子微有热烟的时候,将蛋液倒入搅拌,迅速翻炒至凝固。 炒得时候可频繁搅拌,把鸡蛋炒碎一些。

3.将炒好的鸡蛋取出放在容器待用。

4.锅热,倒油,油热后,将石鱼倒入。顿时,厨房立即散发出丝丝的爆炒声音,感觉每一条小鱼都被油爆透。也要迅速翻炒,免得小鱼糊掉。 然后放少量的酱油,小勺食盐,将步骤3炒好的鸡蛋倒入,再翻炒片刻即可。

[!--empirenews.page--]

九江茶饼

简介

九江茶饼,又名浔阳楼茶饼,是江西省九江地区汉族名小吃,起源于沿江,繁荣于明清时期,九江市、以及星子县皆盛产;昌盛于现代,2002年6月9日朱总理品尝九江茶饼后,将九江的茶饼带回北京。亦为贡品。

九江茶饼是江西四大糕点之一,采用传统配方;它选用当地茶油、本地麦面、坡地黑芝麻、百年桂花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研制而成。宋朝诗人苏东坡曾赋诗赞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其色泽金黄,具有小而精,素以薄而脆,酥而甜,香而美的特点。由于散发着茶油的清香,丹桂的芳香及纯碱、苏打的奇香,故被人们称为“四香合一”的茶食精点。其营养丰富,易消化,老少皆宜,久食易色。

做法

桂花茶饼是以精粉、芝麻、茶油、桂花、饴糖、绵白糖等为源料,经制皮、拌馅、成形、焙烘、复烘精制而成。其色泽金黄,圆形,直径约5厘米,厚约2厘米,中间鼓起;其皮薄如纸,具有小而精,薄而脆,酥而甜,香而美,入口松爽的特点,为茶食细点。

[!--empirenews.page--]

九江桂花酥糖

简介

九江桂花酥糖,是九江的传统名产。它选用富强粉,白麻仁,白砂糖,饴糖及糖桂花为原料,精制而成。其色乳白,质地细嫩,具有骨脆、麻香、油润、甜爽、香醇等特点;并且有润肺、健胃、止咳的功效。是一种深受游客,尤其为妇孺老幼所喜欢的风味食品。

历史文化

1962年在广州交易会上“桂花酥糖”倍受中外客商好评。七十年代,该厂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对“桂花酥糖”进行了一些创新,使其质量达到“香不见花,甜不见糖,酥不顶口,脆不觉硬”的境界。1980年至1986年先后三次被评为江西省优质产品。1988年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铜牌奖。

相关知识